宁陵:运用高科技保一方平安

4月10日,在宁陵县城关派出所清水河警务室,前来给电动车登记的居民络绎不绝,他们携带着身份证和车辆手续,等待民警为自己的电动车登记信息。排队的李中建说:“俺免费给电动车上个‘户口’,只要车上贴一个标签,就像拿到了一个‘护身符’,再也不怕丢电动车了。”

李中建所说的“护身符”,其实是宁陵县与中科院联合研发的一项车辆射频识别管理系统,对纳入管理的车辆能够精准布控、适时调取运行轨迹,充分运用“物联网+”警务平台破解电动车管理之困,让群众不再为丢失电动车担惊受怕。

近年来,随着电动车越来越受到百姓青睐,以电动车为目标的侵财案件也逐年上升。宁陵县电动车保有量18万余辆,其中城区5万余辆。经分析,全县侵财案件中电动车被盗约占47%。结合社会治安实际,去年以来,该县确立了“科技创安、试点先行”的工作思路,与中科院携手研发“物联网+”警务平台,将车辆智能管理系统平台作为一项惠民工程重点推进。宁陵县委、县政府对“物联网+”警务平台建设高度重视,一次性拨付研发经费200余万元。

通过资源整合,该县将“物联网+”警务平台与全县1600余个监控视频相连接,并针对不同应用对象,分别研发电动车销售备案平台、车辆智能管理平台及手机APP客户端,由销售商和民警对新购置的电动车进行信息采集,并传输至车辆智能管理平台。借助这个平台,该县对纳入管理的车辆,可以在一定范围内精确布控、实时调取行动轨迹。这些系统,给群众安装全程都是免费的。

记者看到,群众眼中所谓的电动车“护身符”,其实就是一张小小的电子标签。通过这个标签,就能实现对电动车轨迹的查询,就能实现门挡自动打开,就能实现防止电动车进入楼栋充电等功能,为群众解决了最关切的问题。

据统计,2015年1月至8月,宁陵县城区发生119起电动车被盗案件,平均每月15起。自9月对电动车实施物联网管控以来,共发生电动自行车被盗案件17起,平均每月4起,月平均减少11起,下降73%。2016年1月至2月份县城区发生14起电动自行车被盗案件,同比去年下降17.6%。

“以前小区经常丢电动车,现在装了这个卡片,有两个丢车的都很快找回来了,最近就没听说谁丢过车。”82岁的化公连在清水河小区住了七八年,他介绍,除此之外,装有电子标签的电动车,还能实现进出小区时门挡自动开闭,进入楼栋时间过长的短信提醒(防止在楼栋内充电)等功能。

其实,物联网的概念不仅于此,记者在宁陵县城的一家物流站点看到,该站员工通过自动扫描拍照,将物流信息上传到该公司系统的同时,也向县公安局同步上传,实现了信息共享共用。